26.6.06

Dickens Museum (London, UK)

位於倫敦市道堤街(Doughty Street),狄更斯與家人於1837年4月至1839年12月居住於該處,後因第三個小孩出世,必須尋找更寬敞的空間而搬到麗晶公園一帶,後者於1959年被拆撤。道堤街一址本來也在1923年計畫拆毀,然而成立於1902年的狄更斯之友極力奔走,尋求各種金援將該址保存下來,並且允以翻修,於是狄更斯故居博物館於1925年開放,並由狄更斯之友成立基金會管轄之。目前該博物館是全世界最完整保留狄更斯相關資訊與原稿的組織,同時也是狄更斯之友的總部。

第一次接觸到狄更斯的作品,是國中時期觀賞高中部學長英語話劇比賽演出的「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由於學長精湛的演出,讓我對這一齣劇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倫敦留學的那一年,學校每個星期一都安排我們到大小博物館去參訪,除了對各類型博物館的業務營運進行了解以外,也和那些正在博物館服務的專業人員進行訪談交流。狄更斯博物館就是老師們所選擇的眾多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離學校並不遠,大概走路二十分鐘就可以到達的距離,因此一群人便像是出外郊遊一般,在吃完午餐以後有說有笑地向博物館前進。博物館位於住宅區中,在一整排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房子中並不起眼,如果不是確切知道博物館地址所在,還真的是不太容易找到。到了博物館門口,發現博物館的入口竟然是鎖著的,就看老師迅速按了門鈴,「鈴~~~」一聲門打開,原來是由一樓後方的賣店人員所控制,賣店也是售票處,因此一般參觀者在進入博物館以後,會穿過狹窄的走廊,先行至賣店區域購買門票。由於我們到博物館的目的並非單純參觀,因此在館長的接待下,我們便至後方研究區域和各個館員,進行有關營運、文物保存等問題之意見交換。

熱烈討論時間過後,老師便放牛吃草,讓我們一行二十人自由在館中活動參觀。館內的展示包括狄更斯的信件、手稿、肖像與個人物品,以及從狄更斯其他住處搬過來的家具,陳設方式與佈置則考究同時期之風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館方特別設置的操作性館藏(handling collection)。負責解說這項活動的人員是博物館的義工,他是一位退休的教授,對於狄更斯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在他的帶領下,我們欣賞並觸摸到一封由狄更斯所寫的信、某本著作的第一版印刷、以及其他具有紀念性質的物品。其中最特別的一點,就是安排讓參觀者親自動手用鵝毛筆書寫文字;那個時候,就看一群平均年齡超過二十五歲的大小孩,爭先恐後地想要獲得教授的青睞(由於我們人數眾多,因此並無法讓每一個同學一一練習),可惜的是我那時動作不夠快,就眼睜睜地看著我的希臘好友將機會搶了過去,動手開始寫下她的芳名。

這次參觀還發生了另一件趣事。我和同學在地下室聊天的時候,另一個英國女同學從樓上走了下來,看著我說「Where’s the loo?」習慣美式英文的我,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就看那同學連著問我問了三次,旁邊的希臘美女才告訴我,這是英國的說法,她是在問我廁所在哪裡…結果到現在只要有人跟我提到這個字,我就想到狄更斯故居博物館的廁所…

PS1.圖片:狄更斯故居博物館入口,綠色的門左上角有一個藍色的圈圈,這樣的標誌在倫敦很常見,通常是說明某某名人在某段期間曾經在某地居住過的記號。

PS2.博物館官方網站:www.dickensmuseum.com

PS3.這篇文章是2003年寫的,不過參觀時間為2000年秋天,也就是我剛到倫敦唸書不久的時候。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