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7

庫內利斯在米蘭

2006年九月,正式遷至現址並成立甫滿週年的波莫多羅基金會(Fondazione Arnaldo Pomodoro),推出了庫內利斯特展(Jannis Kounellis),在這位當代藝術巨擘藝術生涯即將步入第五十個年頭的當下,藉著回顧展以聊表敬畏之意,肯定了庫內利斯自60年代起對當代藝術界的貢獻。這個為期將近五個月的特展,不論對基金會、米蘭市、甚至義大利當代藝術界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庫內利斯於1936年在希臘雅典附近的海港城市比雷埃夫斯出生,二十歲移居羅馬,進入羅馬藝術學院,1960年尚在藝術學院就讀之際,便以青年藝術家之姿,開了生平第一次個展。庫內利斯擅於應用多種媒材來創作,除了就地取材之外,自1960年代晚期逐漸融入火、土壤、碳、麻布袋、動物(他曾在1960年代晚期將十一匹馬化為裝置藝術的一部分)等,並從此一時期開始,逐漸成為義大利貧窮藝術(Arte Povera)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辦此次回顧展的波莫多羅基金會創設於1995年,是義大利當代知名雕塑家波莫多羅為推廣並保存當代雕塑而成立的機構。基金會在1999年至2004年間,於米蘭近郊的羅札諾開始了展示活動,並於2005年9月搬遷至現址,持續著它對當代藝術的推廣活動。基金會目前所使用的空間建造於1926年,位於米蘭市內一個藝術活動極為頻繁的地區,原為渦輪工廠。在皮耶路易吉˙切里(Pierluigi Cerri)和亞歷山卓˙可倫波(Alessandro Colombo)的規劃下,這個約莫三千平方公尺的空間,在保留原建築物特色的前提下,成了展示空間兼藝術工作室。建築師在高達十五公尺的廠房中,用鋼筋在中間構造出三層樓面,賦予了它展出各種尺寸藝術作品的可能性,而這樣的優點,在庫內利斯回顧展中一覽無疑。

此番展出的作品,可說是庫內利斯創作的精華,涵括了藝術家將近五十年創作生涯的重要作品,在展場寬廣的空間內創造出一齣予人巨大衝擊的戲劇。佇立在展場中的幾支巨大螺旋鐵柱、好似鑲嵌於牆面的幾幅巨型畫作、三層樓高的彩色帆布裝置、展場中央圍繞成圈的十二把椅子和潑灑在地面上的黑色顏料、以及由煤炭和鐵牆裝設而成的迷宮等超過二十件庫內利斯不同時期的創作,當它們全部都聚集到同一個空間之中,彼此之間產生了對話,替觀者帶來的震撼不可謂不大。

策展人柯拉(Bruno Corà)表示,此次庫內利斯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佈展,有著老調新唱的意味,用從前的創作元素來重新組合,奏出一篇新的樂章,這可以說是藝術家對於文化與文明歷史的轉化,而在米蘭這個經濟、文化與政治重鎮發生,可說是再適當也不過。柯拉在此用「火車」來比喻歷史,事實上,親自在展場走了一遭,似乎很難不去想到煤礦、火車、以及它們所衍生出在經濟發展上的意涵以及對社會所帶來的衝擊。

在參觀以後仔細玩味,竟也留下一些讓人回味無窮的蛛絲馬跡,藝術家重複地使用如鐵軌枕木、木炭、帆布袋、瀝青等媒材,藉此刻劃出文化與歷史的演進,除了視覺上的刺激以外,更融入了嗅覺、聽覺的元素,讓參觀者搖身一變,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展出的每一件作品皆「無題」(Senza titolo),單以創作時間與媒材來加以區分,似乎隱約感受到藝術家替觀者預留的空間,任憑觀者自我感受、詮釋,儘管部分作品來自60年代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放到當下來看,儘管時間空間都改變了,卻因為當前義國境內經濟萎靡政治紛擾,竟也讓人產生相當的共鳴,諷喻之情不溢於表。

庫內利斯回顧展

展地◎米蘭市波莫多羅基金會

展期◎24.09.06-11.02.07

No comments: